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,今年1-10月,全国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5824万千瓦(58.24GW),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新增装机规模(54.88GW)。
1941年,第一块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诞生;1950年代,贝尔实验室推出第一块可商业化的6%转化效率的光伏电池。也是2017年日本公司创下26.7%的纪录以来,时隔五年诞生的最新世界纪录。
根据Energy Trend预测,HJT电池项目总产能规划超过150GW。而IBC电池是平台型长期电池技术路线,国内仍难实现大规模量产。光伏降本,有硅片薄片化和减少银浆使用等方法,这属于减量。具体来看,在20%的基础上,转换效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,可为下游电站节约5%以上的成本,成效巨大。目前,布局IBC电池的国内企业不在少数,如隆基绿能、爱旭股份、天合光能、中来股份、晶澳科技等,预计今年能看到少量产能落地。
同时,经典IBC效率溢价难以覆盖成本溢价,与TOPCon和HJT相结合的TBC、HBC路径则有望吸引产业转型。徐希翔称,隆基也在做异质结+IBC技术,未来效率还将进一步提升。相比于传统p型组件,DeepBlue4.0X组件BOS成本最大可降低2.1%左右,LCOE成本最大可降低约4.6%。
2022年宣布规划或者落地的产能(并且在2023年实施)的高达270GW。截至目前,预计有270GW的TOPCon产能将在明年全面爆发。晶澳、协鑫、钧达、晶科、东方日升、正泰、通威、一道、亿晶等皆为主要投资商。其在合肥、海宁有总计16GW的TOPCon项目,平均量产效率为24.5%,另外该公司布局的合肥二期8GW规划、上饶24GW的高效组件中的一期8GW,预计今年年底前投产。
TOPCOn 设备市场空间在385.0 亿元、437.5 亿元、490.0 亿元。就在6 月份,天合光能的青海西宁产业园10GW 项目也在布局高效电池产品,业界猜测可能是 N 型电池的技术路线,如果顺利的话,那么天合总计会在短期内拥有18GW的N型TOPCon电池产品。
预计2022年底,晶科有望形成硅片40+GW、电池片40GW(其中16GW为TOPCon)、组件50GW,一体化自供率达到80%。晶澳科技透露,未来将结合细分市场对N型产品的需求稳步推广。7月25日,正泰新能Astronergy首片N型TOPCon电池、组件在海宁智能制造基地成功下线。晶澳科技在优势产能项目上的抢先落地,不但巩固了在光伏电池领域中的优势,也奠定了公司在大尺寸N型产品产业化发展的领先地位,在新一代高效电池领域的布局中抢夺了市场先机。
7、正泰新能:目前在新一代电池、组件技术方面,动作较快的还有正泰新能。协鑫合肥组件基地总投资180亿元,规划建设60GW高效组件,分四期建设,首期15GW,投资 50 亿元。ASTRO N全系列涵盖ASTRO N6、ASTRO N5、ASTRO N5s三款产品,组件效率高达22%+。6、隆基绿能:隆基在TOPCon和HJT等电池技术路线上,始终都保持着关注、研发,且处于领先位置。
据正泰新能官网介绍,2022年年底,正泰新能光伏电池产能计划达到13GW,组件产能将达到18GW。来自PVInfoLink的消息也称,截至今年8 月,已落地的TOPCon 产能超40GW,预计2022 年TOPCon 出货有望达20GW,全年渗透率8%,其中Q4 的渗透率有望达10%,2023 年TOPCon 出货量有望超过60GW。
9、亿晶光电该公司计划在滁州投资约50亿元建设年产10GW高效N型TOPCon光伏电池项目(一期),之后还规划有二期10GW切片、三期10GW组件项目。从能源一号的统计数据来看,2022年投产的TOPCon产能建成或投产的预计在90GW左右。
由于通威太阳能在眉山会建设32GW的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,一期有16GW的电池在2023年12月底前竣工,如果通威将大部分的TOPCon电池产品制造放在眉山当地,那么未来通威整体的TOPCon产出比例也将很高。它也有相应的实验线来支撑对产品端的量产性的准确评估和把握2022年宣布规划或者落地的产能(并且在2023年实施)的高达270GW。相比于传统p型组件,DeepBlue4.0X组件BOS成本最大可降低2.1%左右,LCOE成本最大可降低约4.6%。ASTRO N全系列涵盖ASTRO N6、ASTRO N5、ASTRO N5s三款产品,组件效率高达22%+。预计2022年底,晶科有望形成硅片40+GW、电池片40GW(其中16GW为TOPCon)、组件50GW,一体化自供率达到80%。
设计之初,M3车间计划年产6GW ASTRO N系列组件,通过调整提升产品工艺、提升自动化效率,预计年度产能可攀升至6.7GW。(山西证券)晶科能源的三季报也指出,该公司目前浙江和安徽的N型工厂已提前实现N型电池量产效率达25%,良率与PERC持平。
宣布进入TOPCon的公司还有钧达、一道新能、赛拉弗、晶优光伏、中清和中环、旭合、中润系、皇氏集团、沐邦高科等。7月25日,正泰新能Astronergy首片N型TOPCon电池、组件在海宁智能制造基地成功下线。
未来,晶澳、晶科、天合、正泰等组件核心厂家的主要产能将放在TOPCon,东方日升会实现HJT和TOPCon的双线并行态势。如果算上曲靖和扬州各10GW,预计2023年上半年陆续投产话,那么晶澳的实际N型产出也会加快。
2021年4月,隆基宣布N 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创造25.09%的新世界记录。正泰新能表示,这是一个新的开始。5、通威股份:通威从设备方的投标和招标来看,未来通威走向TOPCon也将是大概率事件。2、晶科能源晶科是国内所有组件厂商中,最早喊出进入TOPCon并大力推行这部分业务的。
TOPCOn 设备市场空间在385.0 亿元、437.5 亿元、490.0 亿元。有设备厂商透露,隆基也已在考虑选择相关的TOPCon设备及路线做验证。
晶科或有预计48GW的在建和规划项目将全部投产,时间在2025年三季度前。早在2015年,天合便开始布局TOPCon电池研发,经过6年的技术积累与突破,于今年3月成功实现自主研发的210 mm210 mm的高效i-TOPCon电池,最高电池效率达到25.5%,创造了大面积产业化N型单晶硅TOPCon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。
而自2018年实现技术产业化以来,公司已积累了超过4年TOPCon电池中试线经验,210大尺寸TOPCon中试线的量产转化效率目前已超过24.5%,最高可实现25.5%。1、晶澳科技公告显示,晶澳科技的N型产能规划预计2023年底可达27.3GW,目前已有宁晋1.3GW投产,6GW项目将于年底投产。
在晶科宣布TOPCon电池26.1%的测试记录后,近日公司宣布其电池组件的最高转换效率已经达到23.86%,再次刷新了去年7月该企业创造的23.53%的N型电池组件效率记录。2022年6月30日,海宁隆重举行正泰新能光伏制造项目的签约仪式。截至目前,预计有270GW的TOPCon产能将在明年全面爆发。从投产的时间节点来看,它将在今年下半年完成。
6、隆基绿能:隆基在TOPCon和HJT等电池技术路线上,始终都保持着关注、研发,且处于领先位置。但上述预测应该还是略显保守的。
据正泰新能官网介绍,2022年年底,正泰新能光伏电池产能计划达到13GW,组件产能将达到18GW。下图,是部分上市公司已经投产的项目、后续规划等做的一规划信息。
7、正泰新能:目前在新一代电池、组件技术方面,动作较快的还有正泰新能。它也有相应的实验线来支撑对产品端的量产性的准确评估和把握。